12月24日消息,2025年,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技术的竞争将进入实质性阶段。麦肯锡预计,到2035年,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美元。然而,特斯拉汽车制造商在抢占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实现目标绝非易事。
无需手握方向盘的汽车即将投入市场。汽车行业将驾驶辅助功能划分为L0至L5级,从无辅助到完全无人驾驶,涵盖所有驾驶场景。Alphabet旗下的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等公司已在运营L4级无人驾驶汽车,即“机器人出租车”,能够在测试区域内无需驾驶员介入。根据咨询公司Canalys的估计,2024年售出的汽车中,只有5.5%配备了类似自适应巡航和自动变道的L2级以上驾驶辅助系统。
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为这场竞赛加速。据报道,他计划放宽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监管,并任命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负责减少官僚主义。即便是扩大试点等小规模举措,也能帮助汽车制造商更快地收集数据并实现技术商业化。
中国市场或许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至少19家公司正在中国试验全无人驾驶汽车。高盛预计,到2040年,中国新车销量中90%将达到或超过L3级无人驾驶,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65%。如果特朗普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加速普及,美国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普及率或将接近中国的水平,而欧洲和别的地方也将面临跟进的压力。
高盛分析师预计,2035年,部分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超过60%,而2025年的这一比例仅为25%。
技术进步也伴随着风险。汽车制造商需要利用补贴和特色功能吸引消费的人。在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已成为价格战中的重要武器。伯恩斯坦(Bernstein)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一半的中国消费者希望在购买电动车时免费获得无人驾驶功能。花旗的研究指出,到2025年,售价低于20万元人民币的车型也将配备这些功能,并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这意味着,尽管4000亿美元的市场潜力巨大,实际收益却难以把控。无人驾驶技术会增加成本,但未必提升售价。然而,缺乏这些功能的产品将失去竞争力,迫使落后者投入大量资金追赶。比亚迪创始人曾对无人驾驶持怀疑态度,但目前公司已承诺投资140亿美元开发无人驾驶技术。丰田今年早一点的时候拨款1.7万亿日元(约合113亿美元)用于开发软件和有关技术。与此同时,购买创新也是一种选择;大众汽车已向小鹏汽车投资7亿美元,以获取技术上的支持。其他潜在合作伙伴还包括理想汽车和小米,这一些企业有几率会成为车企的重要合作对象。
2025年,汽车制造商将全力以赴,在无人驾驶竞赛中争取领头羊。(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