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注意发球的力量: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一、判断正确判断是接好发球的首要环节。判断上不出现较大的偏差,才能谈得上更好地运用接发球技术,避免有浑身解数,但由于判断不准而发挥不出来情况的经常发生。
对旋转的判断乒乓球发球中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通过发球者利用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性质反映出来。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考虑:
(1)板形:正常的情况下,发上旋球时,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斜,这种特点与发球时要接触球的部位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发旋转球和不旋转球时,接触点比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发上旋和下旋时,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较转;
(2)动作轨迹:发下旋和不转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手腕摆动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时常与假动作相配合;在发上旋和下旋时,手腕摆动相对大一点,这样容易“吃”住球,动作也比较固定,击球后常有一个停顿,即使加上假动作,也不会像发侧上旋和不转球那样连贯;(3)弧线:上旋球和不转球的运行一般比较快,常有往前“窜拱”的感觉,发短球时容易出台,弧线低平;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4)出手:发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出手比较快,并且突然,动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对要慢一些,因为要给球以足够的摩擦时间,才能使球产生强烈的下旋效果。
(5)分布:在接发球时,不断琢磨发球者发出球的旋转性质的随机分布和习惯也是重要,特别是在判断不清时,如在一轮发球中,发球者一般有几个转的,几个不转的,几个侧上,几个侧下,通常都出现在一轮中,以及开局爱发什么样的球,关键球如何发等等。毫无疑问,面对当今世界乒坛花样翻新,变化莫测的发球技术,接发球者的猜测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把每一个球都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实际了。
1、握拍:教科书上说发球应该用大陆式握拍或者东方式反手握拍,而我在发球的时候采用的是比东方式反手握拍角度更大的方式。简单的说,绝大多数都是在东方式反手和西方式正手之间的地方——就是如果从拍把跟部向前看,拍面在6—12点方向,那么虎口大概是对着10点方向。这样的握拍可以很容易的发出上旋和侧旋球。击球时手腕向后仰,与单手反手比较接近,手背与前臂约呈110度。这样一来可以让手腕放松,因为放松是发力的前提;
二来靠关节“锁”住手腕,避免或减轻运动伤害;另外还可以为下一步发球时加力做准备,因为练习发球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后,为了加快球速势必会通过手腕的旋转来加快拍头的速度(但请注意,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手腕一定不能“甩”,否则力量不可能传到球上,还会阻碍以后的进步)。
2、抛球:正面面对球网,手持拍在面前画一个圆,球应该抛在12点到2点钟位置。一般发侧上旋球的时候抛在1点到2点,发上旋的时候球的时候抛在12点到1点。而右手执拍在左区发外角球的时候球可能会抛在头顶甚至更靠左的位置。抛球不宜太靠前,为增加旋转还可以抛在头顶后面一些。抛球别的环节大致相同:身体侧对发球方向,用手指轻轻拿住球,手臂自然伸直向上托起球,在高点将手指放开,球直线上升且不带旋转,抛球高度比举起的球拍顶略高。
3、引拍:发球前身体侧对前方,两脚尖连线方向为发球方向。两手分别从身体前后同时展开,左手从体前将球抛起,右手向后引拍做“挠背”动作——引拍时注意肘关节应高于肩。引拍同时开始屈膝,身体下沉,后仰,成“反弓”状——这些很重要,都是为了进一步的发力以及让球产生旋转。
4、击球:腿蹬地,身体向上拔起,用小臂挥拍,球拍击到球正后面,手腕外旋让球拍向前运动,并继续“包”住球到球的两点钟位置。最后将球拍收到身体左侧完成发球。上旋发球练习方法:1、 掷球:方法:找个空旷的地方,用力仍三种球:很高但是不远的球;很远很平的球;45度又高有远的球。练习目的:发球时腿、肩和手臂的协调。
跪地发球练习:方法:在发球线(不是底线)后,侧向球网,右膝单腿跪地发球。要求感觉球拍从球上面“包”过去,让球产生上旋,并且球过网落在发球区里。练习目的:抛球的稳定性;让球产生上旋的击球方法。
重扣练习:方法:站在底线后,身体侧对发球方向,两腿完全直立。将球抛起,手做小幅度引拍,用肩的小幅度转动带动手臂做“鞭抽”动作,手腕内旋,将球用力扣在本方场地后跳过网。练习目的:抛球的稳定性;旋腕的动作;“鞭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