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役的结果,深深震撼了军方最高层,迫使白宫的政要们与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围在椎圆型的办公桌前,连续讨论了48个小时后,在一场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争中,最终做出了停战的选择。”
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从1950年10月19日首批志愿军部队秘密入朝,至1958年10月,志愿军驻朝部队撤回国内为止,不包括航空兵和铁道兵,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27个军,共计85个师入朝参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这27个军,在朝鲜战场上个个战功卓著,每个军都在各自经历的战役中用悍不畏死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人民军史上,浓墨重彩地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那一页光辉篇章。
这其中,又以第63军的“铁原阻击战”最为悲壮惨烈。其战役经过声震寰宇,气吞山河!
铁原阻击战不仅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更是整个朝鲜战争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事件,对战争的最终走向和结果,产生决定性的深远影响。
“这次战役的结果,深深震撼了军方最高层,迫使白宫的政要们与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围在椎圆型的办公桌前,连续讨论了48个小时后,在一场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争中,最终做出了停战的选择。”
“第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毙伤俘敌(联合国军)共计82000余人。我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计伤亡80000余人。”
“1951年2月17日,63军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时,全军编制为36366人。1951年5月27日,63军奉命进入涟川、铁原地区组织防御作战时(铁原阻击战),参战兵力为26000余人。1951年6月11日,63军在历时14天的战斗中(铁原阻击战)圆满完成阻击任务后,撤下战场休整时,所属各师均减员严重,幸存者中多为轻重伤员。”
由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发,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卫生勤务》一书,在“第五次战役期间各步兵师减员情况统计表”上所列:
“……以上15个军47个师(第五次战役我军投入兵力),以第63军187师、188师、189师减员最为严重,阵亡与负伤两项百分比相加,几乎达到了编制人数的100%……”
这一数据,更印证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版《抗美援朝战争史》书中记载“铁原阻击战”后63军的伤亡统计情况——
这场历时14天的阻击战役,造成了63军这样严重的战损情况,那么,它到底是一场怎样惨烈的生死搏杀呢?
下面,本文带大家探索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的前世今生,重温这场发生在七十三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铁原阻击战”!
1949年1月,根据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北军区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第63军,隶属中国人民第19兵团(由华北军区第2兵团改称)。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军区所属部队在中国人民战斗序列中并没有正式的野战军编制,其麾下野战兵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重建的晋察冀野战军。
华北军区巅峰时期兵力高达34万人,其野战部队编为3个兵团,分别是第18、19、20兵团。1949年6月,华北军区第18兵团、19兵团转隶第一野战军指挥。
华北军区的历史上,曾先后编有11个军,分别是第60军、61军、62军、63军、64军、65军、66军、67军、68军、69军、70军。
但华北军区麾下的这11个军,大多都在1952年前后被先后撤销番号,存在时间最短的第70军,从编成到撤销番号,该军仅仅存在了8个月。
63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3纵队,作为一支声名并不显赫的部队,曾在平津战役发起前,为东北野战军挽回过一次重大过失。
1948年11月,塔山阻击战刚刚结束,东野程子华兵团秘密进关,趁傅作义意图偷袭西柏坡、收复石家庄之际,抄傅作义后路,封死张家口铁路以北沿线军无法东退,配合华北军区杨罗耿兵团就地围歼35军。
但东野的这支先遣兵团,却在秘密入关途中擅自攻打密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拿下了密云城,因此暴露了东野秘密入关的战略意图,使得敌35军在这48小时内从张家口向北平迅速撤离。
千钧一发之际,华北军区3纵司令员郑维山察觉了敌104军向敌35军的驰援迹象,在没有请示,没有正真获得上级命令的情况下,郑维山毅然率部补上了缺口,将敌来援部队第104军堵在了新保安。
当主席从雷霆震怒中得知华北军区3纵主动补上了缺口,这才松了一口气,马上以军委名义,通电嘉奖郑维山,并通报全军严厉批评程兵团……
之后,郑维山率华北军区3纵全程参加了新保安地区作战,会同东北野战军全歼了敌第35军、第104军。
尽管华北军区3纵有如此神勇的表现,但在一些书籍中,网络上,却对华北军区部队在平津战役中的贡献,往往一笔带过。
“说是东野入关以后呀,进攻傅作义部队拒守的某城,华北军区部队协同东北野战军作战,并被军委要求——观摩学习,看看东野怎么打仗。
华北部队战后讲——东野是真野呀,面对敌军防线,我们一个营还在犹豫的时候,人家一个排上来就进攻,进攻就能突进去,突进去就能守得住,全程无惧伤亡,战术动作标准得就像上课一样。”
这个段子没有标明资料出处,作战的具体时间地点、敌我的部队番号也没有明确说明,对于其真实性,我个人表示怀疑。
虽然我认可东野战斗力之强悍在我各野战军里数一数二,但我却绝不相信华北部队的一个营,在战斗决心和作战气魄上,会怂于东野的一个排。
以一个营的犹豫来突出一个排的果敢,为彰显甲,而贬损乙,这样的段子很没有道理,既不实事求是,也不公正客观。
1950年8月,为应对朝鲜战争局势,军委将正在陕西省三原、淳化、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蒲城县等地区进行整训和生产的63军被编入东北边防军二线军奉命移驻山东省邹县(今邹城)地区,全军进入战前集训。
1951年2月1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战,全军编制36366人。
1951年5月21月,第五次战役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限于后勤补给困难,粮草弹药几乎耗尽的严峻局势下,彭德怀司令员果断命令志愿军参战各部全线后撤。
此时,我志愿军参战部队正在回撤途中,很多部队不仅人困马乏,就连粮弹也几乎耗尽,如不阻击对我军穷追不舍的“联合国军”,一旦被敌人缠住,将会出现灾难性的严重后果。
当此万分危难之际,63军受命进入涟川、铁原地区组织防御,坚决阻击“联合国军”沿公路向纵深推进,掩护志愿军参战各部安全回撤。
“铁原阻击战”,并不是一场我们想打的仗,这是被逼到墙角里,不得不打的一场生死战。
19兵团司令员接到志司的命令后,于5月22日17时,给63军下达了全军准备撤离防线军军长傅崇碧接到撤退命令后,按照撤退时间要求,于23日晚率全军迅速撤离防线。
令人遗憾的是,撤退前,63军并未将自己的撤退时间通知左翼的友邻部队3兵团第60军180师。
因为在5月22日这天,63军军长傅崇碧还接到了19兵团转发的一份志司关于“各兵团梯次撤退互为掩护”的作战命令,该命令明确要求——
因此,63军军长傅崇碧于23日晚率全军撤离防线日晚按照撤退命令,先于自己的63军撤离了防线。所以,傅崇碧并未将63军的撤退时间通知60军180师。
180师师长郑其贵接到这个命令时,已是5月23日凌晨1时,正准备按照命令执行时,却再次接到了60军军长韦杰的另一个十万火急的电令。5月23日凌晨3时,60军军长韦杰急电180师,命令180师立马停止撤退:
60军军长韦杰,为何在3个小时内对180师接连下达两个完全不同的作战命令呢?
这是因为5月23日凌晨2时,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分别急电12军、15军、60军,60军收到的电文内容如下:
由于3兵团临时改变了部队的梯次撤退时间,而9兵团、19兵团却仍然按照志司严令的撤退时间进行撤退。这就导致了60军180师左右翼友军全都撤离防线师仍然在原地驻防,并未撤离,并为此整整耽误了32个小时。
直至5月24日晨,美军从3兵团和19兵团的空隙间穿过,一部迅速渡过北汉江,一部杀入63军已撤离的防区时,180师师长郑其贵这才发觉自己慢慢的变成了了一支孤军……
由于我军各部此刻都在迅速回撤途中,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的电台又在撤退中被敌机炸毁,失去了与志司的联系。这就导致了志司对180师为何滞留敌后的具体原因,整整4天时间(23日至27日)都没有搞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
随着志愿军各部全线回撤,为了粉碎美军的“磁性战术”,我军在涟川、铁原地区必须留下一支部队组织防御作战,掩护全军安全回撤。此刻,彭总手中有两支能够适用于作战的部队。
一支是39军,39军是第五次战役中最早撤下来的部队,22日当夜便已撤离防线,此刻正在铁原地区。
这就是63军于回撤途中,突然奉命中止撤退,全军进入涟川、铁原地区组织防御的主要原因。
当然,第5次战役结束后,所有的事情都搞清楚了。为此,主席还先后特召3兵团司令员王近山、60军军长韦杰回国述职,在菊香书屋,分别向王近山、韦杰详询第五次战役作战始末。从而正式明确了180师被围,与19兵团63军没有一点关系。
在第一道防线师,他们的对手是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中将指挥的4.7万“联合国军”。这些部队包括美骑1师、美25师、英军第28旅、29旅,以及韩军第1师、加拿大旅等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部队,以及配合西线万余东线部队。
遵照彭德怀司令员提出的“告诉傅崇碧,哪怕63军打光了,也要坚守铁原15天”的作战命令——
此时的63军,作为一支在全面回撤途中突然转入全面防御阻击的疲惫之师,以一军之力想要守住涟川、铁原如此之大的一个防御区域15天,谈何容易啊!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通过不计成本的火力压制,迅速且高效地歼灭敌方的有生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的伤亡。
对于即将进入防御阵地的63军,作为一支26000人的“大号敢死队”来说,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如何在“范佛里特弹药量”的饱和攻击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是指挥员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为此,傅崇碧军长对担负全军主要防御区域的第187师做出了一个特殊的安排,在正面宽达25公里,纵深长达20公里,防御面积近500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将整个师分散成为200多个零零星星的阻击阵地。
这是一个怎样惨烈的部署呀?为避免部队被敌人猛烈的“范佛里特弹药量”覆盖,187师迫不得已,全师官兵只能以每10人、20人、30人为一组,分散在200多个大大小小的阻击阵地上进行阻击。
剩余的兵力,则全部隐蔽在这200多个阵地后方的坑道和防炮洞里,一旦前方哪一个阵地上全员打光,马上就以组为单位及时补上。
为了全局的胜利,全师每一名官兵都清楚,这一仗,对自身来说,也许就是作为军人的最后一仗,是荣誉之战!
他们是靠怎样的意志力,才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尽最大限度地挡住了敌人的坦克、飞机、大炮,以及步兵的轮番进攻?他们是怎样看着一个个阵地被敌人的火海吞噬,又一个个被前赴后继的战友们一次次地恢复……
每一个孤立无援的中国军队阵地上,每一个视死如归的中国士兵,在每一轮敌人轰炸的间隙,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20到30分钟,悍不畏死的与攻上来的敌人步兵进行着最后的殊死搏杀……
“每一名“联合国军”的士兵都知道,只要跨过了这些中国军人的尸体,就能轻松的获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但士兵们始终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这些尸体的后面,不断会有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补上来,就像海浪冲击沙滩一样……中国军队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在空、地立体化攻击下遭受的规模性杀伤,他们的战场指挥官放弃了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的既往作战习惯,改为了多点多面的各自为战。“伤亡超过30%,部队就会失去战斗力”的军事理论,在中国军队的身上完全得不到印证,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自始至终都在坚持战斗。
激战至6月10日,“联合国军”穷尽一切手段,仍未突破中国志愿军第63军的防御阵地。
1951年6月11日,兄弟部队接防63军防御阵地,当63军退下来的时候,全军减员严重,而幸存者中,绝大部分都是轻重伤员。
彭德怀司令员在迎接第63军战士凯旋时泪如雨下,询问傅崇碧:“有什么要求?只管提吧!”
“铁原阻击战”之后,第63军一直担任第19兵团预备队,并参加了1953年的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湖北男子星夜疾驰8小时逃离叙利亚:5个人花200美元租了一辆车,刚过境黎巴嫩口岸就关闭了
黑龙江一市财政局报案被人诈骗近3000万元 检方:有欺诈性质但不予起诉
日媒:日本餐饮店今年倒闭870家,倒闭潮来了;国内媒体:上半年国内餐饮倒闭105万家
35分狂胜!上海3连胜逆袭:小胖轰35+11+6,王哲林25+9迎里程碑
2024网易未来大会12月14日召开!近30位海内外顶尖嘉宾,尽在这场年度思想盛宴
诺基亚推出全球首款 5G 技术 8K 全景摄像机 Nokia 360 Camera